新型生態(tài)透水混凝土制作辦法
目前,透水混凝土的骨料大多集中在天然砂石,而天然砂石的開采對生態(tài)可再生循環(huán)利用性及其不利,并且不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因此,如何利用粉煤灰陶粒取代或部分取代天然砂石作為透水混凝土的骨料,同時充分挖掘建筑垃圾潛在價值,從而制備新型生態(tài)透水混凝土路面己亟不可待。
鑒于以上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型生態(tài)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較好的透水性、蓄水性和較高的強度,不僅解決了粉煤灰廢棄物污染問題,而且有效處置了混凝土類建筑廢棄物,同時避免了天然砂石資源開采帶來的能源問題、環(huán)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一、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生態(tài)透水混凝土路面,包括依次排列的透水面層、透水結構層、再生骨料基層和夯實土基底層,所述透水結構層為粉煤灰陶粒透水混凝土;所述再生骨料基層為混凝土類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所述粉煤灰陶粒透水混凝土的原料組分按以下重量份計,包括:
水泥500-600份,粉煤灰陶粒750-800份,再生建筑粗骨料300-400份,減水劑5-15份,水150-200份,所述水泥為5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所述粉煤灰陶粒為密度700~900kg/m3、粒徑范圍為5~15mm單一級配的強度標號不下于5.OMPa的陶粒,所述粉煤灰陶粒透水混凝土中所用的再生建筑粗骨料的粒徑范圍為5~15mm,所述減水劑為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所述混凝土類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混凝土類建筑垃圾經(jīng)破碎、篩分、除雜工藝處理后粒徑范圍為5-25mm的骨料,所述夯實土基底層為素土夯實土基。
在所述素土夯實土基上是厚度為lOOmm的再生骨料基層;在所述再生骨料基層上是厚度為15 0mm的粉煤灰陶粒透水混凝土;在所述粉煤灰陶粒透水混凝土層上是厚度為30mm的透水面層,所述透水面層是水泥與砂重量配比為1:4的水泥透水砂漿面層或是彩色透水飾面層,所述粉煤灰陶粒透水混凝土通過以下方法預制成型:將所述粉煤灰陶粒于使用前24h充分預濕,使其吸水處于飽和狀態(tài),再風干24h,使粉煤灰陶粒內(nèi)部孔隙含水達到飽和而表面處于干燥狀態(tài);將處于干燥狀態(tài)的上述粉煤灰陶粒和再生建筑粗骨料混合攪拌30s,然后加入水泥、減水劑和70%水拌合60s,最后將余量水加入攪拌機攪拌40s,然后采用低頻平板振動器或?qū)S脻L壓工具滾壓成型。
二、優(yōu)點
本發(fā)明公開的生態(tài)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一定的抗壓強度,抗壓強度可達到C20以上,具有較高的透水性和一定的蓄水能力,且由于透水結構層采用粉煤灰陶粒和再生建筑粗骨料透水混凝土,使粉煤灰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垃圾得以綜合利用。再生骨料基層采用混凝土類建筑垃圾,一方面可以將其變廢為寶,有利于環(huán)保;另一方面再生骨料具有堆積密度小、孔隙率大、透水能力強的特點,加之其自身具有較高的吸水率,因此基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和保水性能。
三、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新型生態(tài)透水混凝土路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l為透水面層、2為透水結構層、3為再生骨料基層、4為夯實土基底層。